我们从小熟知“叶公好龙”的成语,说的是楚国叶公喜欢龙的图腾,把龙画得到处都是,当真龙降临时,他却吓得魂飞魄散。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名不副实、表里不一的人。
然而,在《论语》中,叶公(姓沈,名诸梁,封地在叶,故称叶公)却是一位关心政事、求知若渴的政治家。他曾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(“政事”),也曾向子路打听孔子是怎样的人。孔子评价他“近者说(悦),远者来”,称赞他的治理能让本地百姓安居乐业,吸引远方的人前来归附。
这两个“叶公”是同一个人,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。这提醒我们,历史人物往往是多面的。课本故事或许是后人为了说理而创作的寓言,而《论语》中的记载,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视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