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典故

探索《论语》背后的故事、人物与智慧

← 返回首页

高谈阔论:孔融的智慧

年仅十岁的孔融,如何凭借“祖先之交”的机智言辞,赢得与大名士李膺的会面?又如何用一句“想君小时,必当了了”反击非议,名声大噪?

半部论语治天下

北宋名相赵普,据传仅凭半部《论语》便辅佐太祖平定天下。这一典故背后,蕴含着怎样的为政智慧与实践力量?

两个“叶公”

成语“叶公好龙”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表里不一的叶公,但《论语》中的他却是一位勤于政事、受人爱戴的君主。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?

德之贼:孔子为何厌恶“乡愿”

在乡里有口皆碑的“老好人”,为何被孔子称为“德之贼”?了解“乡愿”这一概念,看穿那些没有原则的“伪善”。

子贡救鲁:言语的力量

春秋末年,齐国大夫田常准备攻打鲁国,鲁国岌岌可危。子贡领命后,凭借其卓越的口才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,展开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外交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