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子见南子”是孔子生平中一段极富戏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插曲。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,以美貌和才智闻名,但同时有关她品行不端的传闻也甚嚣尘上。在当时,由她掌握着卫国的实际政治权力。
孔子周游列国,抵达卫国时,南子主动要求会见孔子。对于是否要见这位名声不佳的当权者,孔子面临两难。若不见,可能会失去在卫国推行政治理想的机会;若见了,则有损自己坚守礼法的圣贤形象。最终,孔子选择了会见。这次见面引起了弟子子路的强烈不满,他认为老师此举不合于礼。面对子路的质问,孔子急切地对天发誓:“予所否者,天厌之!天厌之!”(我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,让上天厌弃我吧!)
这件事展现了孔子作为政治家的现实考量与作为教育家的原则坚守。他或许认为,为了实现“行道”的最终目的,与当权者接触是必要的一步,只要内心坚守道义,行为合乎礼仪,便无愧于心。这次会面也体现了圣人“无可无不可”的权变思想,即在不违背核心道义的前提下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处事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