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者三友:孔子的交友之道

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

← 返回典故列表

儒家思想极为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,而周围朋友的影响被认为是修身的关键一环。在《论语·季氏》中,孔子明确提出了著名的“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”论,为后人提供了择友的黄金法则。

益者三友:有益的三种朋友

孔子说:“益者三友: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”

  • 友直:与正直坦荡的人交朋友。这种朋友敢于当面指出你的错误,是诤友,能帮助你修正缺点,不断进步。
  • 友谅:与诚信宽厚的人交朋友。“谅”在古代意为诚信。这种朋友真诚可靠,能设身处地为你着想,值得信赖和托付。
  • 友多闻:与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。这种朋友见识广博,能开阔你的视野,增长你的知识,让你受益匪浅。

损者三友:有害的三种朋友

与此相对,孔子也指出了三种需要警惕和远离的朋友:“损者三友: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”

  • 友便辟(pián pì):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。这种人习惯于迎合你的喜好,屈从你的意志,但内心并无真诚,容易让你自我膨胀,不辨是非。
  • 友善柔:与当面一套、背后一套的人交朋友。这种人表面上非常柔顺,对你百般讨好,但背后却可能说你的坏话,是典型的“伪君子”。
  • 友便佞(pián nìng):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。这种人夸夸其谈,巧舌如簧,但言语多于行动,缺乏真才实学,容易将你引入歧途。

孔子的朋友观,核心在于“以友辅仁”。朋友不仅是情感的慰藉,更是道德修养的助推器。他倡导的“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毋自辱焉”的交往原则,以及“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”的理想,共同构成了儒家完整而实用的交友智慧。

典故来源

主要来源:《论语·季氏》,《论语·颜渊》

相关《论语》章句

孔子曰:“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”

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有益的朋友有三种,有害的朋友有三种。与正直的人交友,与诚信的人交友,与见闻广博的人交友,这是有益的。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,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交友,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,这是有害的。”

——《季氏篇 第十六》